如今,越来越多的学子毕业后选择回国创业。从自身发展角度上看,合作伙伴的选择至关重要。那么,我们不妨看看,海归们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有着怎样的倾向性?
最看重素质和理念
不少海归回国后会面临“水土不服”,比如不熟悉政策、就业竞争激烈、无处找寻归属感等,这使得许多海归选择“抱团取暖”、共同创业。但也有一些海归认为,与本土人才合作更有助于精准把握国内市场和国内政策。那么,海归在寻找创业伙伴时,最看重哪些因素呢?
韩昕锜曾就读于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现在正处于创业中期阶段,她的创业项目是为有办公需求的人提供一个服务社区。在谈到挑选合作伙伴最看重哪些品质时,她表示,基于他们创业项目的特点,他们最需要的是“接地气”的人才,所以合作伙伴是否是海归并不是最重要的,主要看的是素质和理念。她说:“我在选择创业伙伴时,更看重他们在协同合作方面的能力。我们有许多第三方的合作伙伴,他们会给我们的团队提供法律、财务、税务和科技类的服务。专业素质和口碑不够好的合作伙伴会给整个团队带来额外的麻烦,所以我们在选择时非常谨慎,比较看重质量和专业口碑,不会贸然与特别新的团队合作。”
韩楚从西班牙毕业后,回国开始了与新媒体相关的创业项目。她认为:“合作伙伴对创业来说很关键。最重要的是大家的理念是否一致、目标能否统一。另外,在完成目标时,合作伙伴的执行力会影响到最终结果,没有任何一个团队能够容忍拖沓懒惰的人。所以,选对‘队友’,创业项目便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吕任远从新加坡毕业回国后,从事投资业务,期间参与到了创业之中。他对选择合作伙伴有许多自己的看法:“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要看他有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如果有相关专业、市场或者运营经验,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同时,实干在工作中可能比专业能力更重要,如果只是有留学背景却缺乏务实精神,是很难与其长久合作的。”吕任远说。
留学经历只是加分项
在某些领域,不少海归更倾向于与海归人才进行合作。
胡秀娟的创业项目是一个沙龙俱乐部,她坦言:“我的创业合作伙伴大多是海归。我在选择创业合作伙伴时有一定的倾向性,更愿意选择志同道合的人,这样的话以后才能合作顺利。与海归合作,在视野、海外资源及认知角度方面比较容易形成默契。”
吕任远也承认,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比较“偏爱”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人。“相对来说,海归的专业素质更加过硬,眼界也较为开阔。”吕任远说,“在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项目里,诸如智能硬件、互联网医疗或时尚等领域,我更倾向于与海归合作,这样沟通成本更低,有利于团队稳定发展。”
任树源结束了海外留学生活后选择了回国,她现在在做与经济相关的工作。对于应如何选择合作伙伴,她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挑选合作伙伴还是要看缘分,首先要找理念一致的人。海归之间因为教育经历相同、思维方式相近、理念和价值观比较一致,更便于沟通,对于创业项目的定位有着不少共同点。大家不仅在经历和阅历上有许多共性,在工作之外也会有共鸣之处,这种共鸣会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
优势互补才是最佳
在进行创业合作时,不管是选择海归人才还是本土人才,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优势互补才是最佳选择。
韩昕锜认为,海归更倾向于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们沟通会更直接有效。她说:“我个人倾向于简洁明快地把事情说清楚,不喜欢绕弯子,所以海归创业团队的沟通方式更符合我的习惯。”但同时她坦言,与海归合作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一些海归依然以国外的思维方式来看待问题。但在国内工作,有时更需要采用接地气的、适应国内文化和现实的处理手段。还有一些海归因为放不下架子或者不认同国内的一些做法而不愿意改变自己。”
胡秀娟说:“海归大多缺乏本地资源,而与本土人才合作,优势大部分体现在人脉资源的丰富和具体业务的熟练上。简单而言,就是知道哪里有‘雷’、哪里有坑。”她补充说:“如果让我选择,我希望我的合作伙伴一半是海归,一半是本土人才,这样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任树源总结道:“创业初期,合伙人的多重性很重要,所以最好是本土人才和海归人才都有。这样既不会脱离当地的创业环境,又会有更广阔的视野和人脉,一举两得,也能提高创业的成功把握。”